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 2024, Vol. 19 ›› Issue (6): 428-435.DOI: 10.3969/j.issn.1673-5501.2024.06.004
吴海霖1a,2,张源1b,2,秦小娇1b,唐子斐1a,王玉环1a,黄瑛1a
WU Hailin1a,2, ZHANG Yuan1b,2, QIN Xiaojiao1b, TANG Zifei1a, WANG Yuhuan1a, HUANG Ying1a
摘要: 背景肠道超声(IUS)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方法,在评估肠道炎症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在儿童炎症性肠病(IBD)诊断中的应用数据较为有限。 目的评估IUS及其与生物标志物联合对IBD的诊断和筛查效能。 设计诊断准确性研究。 方法招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收治的疑似IBD患儿,年龄>2岁且<18岁,主要表现为反复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便血或肛周脓肿。入院1周内先后接受IUS和结肠镜检查,以Porto标准综合判断作为IBD诊断的相对金标准,以IUS为待测标准(IUS由同一名连续2年每年完成>200例IUS检查的我院超声科医生完成),采集和组合IUS检查指标、生物标志物(ESR、CRP、FC、ALB)指标,分析各指标在诊断IBD中的诊断效能。 主要结局指标肠壁厚度(BWT)、肠系膜脂肪爬行、肠壁分层紊乱或消失、Limberg评分的诊断效能。 结果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我院消化科收入院具有IBD临床表现的儿童582例,排除年龄<2岁19例,已接受IBD诱导治疗42例,患有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98例,拒绝接受IUS或结肠镜检查211例,212例疑似IBD患儿进入本文分析,年龄2.3~16.2(10.0±3.4)岁。IBD组58例,其中45例(77.6%)为克罗恩病,13例为溃疡性结肠炎;非IBD组154例,主要为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和过敏性肠炎。AUC显示,BWT>3 mm[80.4%(95%CI:74.2%~86.5%)]截断值优于>2.5 mm[71.6%(95%CI:65.3%~77.8%)]和>4 mm[75.1%(95%CI:68.5%~81.7%)];BWT>2.5 mm在敏感度60.4%(95%CI:52.7%~68.1%),特异度82.8%(95%CI:73.0%~92.5%),BWT>3 mm和Limberg评分>1特异度均>83%,敏感度为77.6%;肠壁分层紊乱或消失、肠系膜脂肪爬行特异度>96%,敏感度<30%;Limberg评分>1+ESR或+FC敏感度>60%,特异度>96.8%。 结论对于疑似IBD患儿,BWT>3 mm的截断值适用于儿童IBD的诊断;BWT>3 mm和Limberg评分>1有助于儿童IBD的早期筛查和加速内镜病理诊断,肠壁分层紊乱或消失、肠系膜脂肪爬行、Limberg评分>1+ESR或+FC对儿童IBD的诊断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