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 2024, Vol. 19 ›› Issue (5): 378-384.DOI: 10.3969/j.issn.1673-5501.2024.05.011
李民俊1,董虹孛1,熊静帆2,程红3,肖培1,单馨影3,米杰1
LI Minjun1, DONG Hongbo1, XIONG Jingfan2, CHENG Hong3,
XIAO Pei1, SHAN Xinying3, MI Jie1
摘要: 背景:骨骼肌作为人体成分的重要组成,是维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与全面健康的根基。不同社会环境与人种背景下儿童青少年骨骼肌生长发育水平有所差别。 目的:提供中国3~18岁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别骨骼肌发育参照标准,并比较中美两国骨骼肌质量发育规律与参照标准。 设计:横断面调查。 方法:基于2013至201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心血管健康研究(CCACH)中的数据,选取了3~18岁共12 583名中国儿童青少年。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的数据中,选取2011至2018年度8~18岁儿童青少年共6 467名。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全身肌肉和四肢骨骼肌质量,并采用位置、尺度和形状的广义加性模型(GAMLSS)方法估算性别和年龄特异性参考值。 主要结局指标: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四肢骨骼肌质量百分比(ASMR),上肢骨骼肌质量指数(ULSMI),下肢骨骼肌质量指数(LLSMI)。 结果:儿童青少年ASMI、ULSMI和LLSMI随年龄不断增加,男童在14岁后增长趋于平缓,女童13岁后增长逐渐放缓且出现下降。在所有年龄段,美国儿童青少年在相同Z评分下的ASMI水平普遍高于中国儿童青少年,且这一差异随着年龄增长,尤其在14岁以后不断扩大。ASMR发育特点略有不同,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但中国儿童青少年在10~14岁增长速率高于美国儿童青少年。4项肌肉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童在各项指标的数值均高于女童。 结论:中美两国儿童青少年四肢骨骼肌的发育特点与差异,应基于本国儿童青少年标准进行骨骼肌发育水平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