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 2024, Vol. 19 ›› Issue (2): 81-87.DOI: 10.3969/j.issn.1673-5501.2024.02.001
• 论著 • 下一篇
王颖雯1,2,张青青1,2,胡静1,孔梅婧1,顾莺1
WANG Yingwen1,2, ZHANG Qingqing1,2, HU Jing1, KONG Meijing1, GU Ying1
摘要: 背景:实施性研究是指系统地将循证实践纳入到临床工作中,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有效性,弥补证据与临床实践的鸿沟的一类研究,但目前针对指南推荐意见的实施性研究受到的关注不多。 目的:基于《儿童静脉输液治疗临床实践循证指南》(简称指南)中住院患儿静脉输液装置(VAD)选择的推荐意见制定实施策略,评价证据的实施对患儿相关结局、医护人员的循证实践行为及医院组织环境的改变,以期发现不同临床情景推荐意见与临床实践的冲突。 设计:实施科学研究。 方法: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从4个层面(传播策略、实施过程策略、整合策略、能力建设策略)制定促进证据实施的策略和相应的个体化行动方案,并应用于输液治疗中VAD选择环节。基于REAIM框架,从覆盖人群、干预的效果、机构内采用情况和干预的实施4个维度评价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 主要结局指标:VAD选择错误率、护士VAD选择行为依从性。 结果:实施时间为2022年5月30日至10月30日,干预组患儿2 343例次,对照组患儿2 309例次。(1)覆盖人群维度:实施期间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儿4 652例次,接受实施策略和个体化行动方案的患儿2 343例次。(2)干预效果维度:两组患儿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年龄、是否急诊入院、是否手术和科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整了年龄、是否急诊入院、是否手术和科别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VAD选择的错误率降低了26%(OR=0.745,95%CI:0.612~0.906);对照组较干预组静脉外渗/渗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70,95%CI:0.822~1.393);护士VAD选择的知识水平,干预组(83.9±12.4)高于对照组(56.0±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从性5条审查指标在实施前、中、后的依从性均为100%,4条审查指标在实施前、中、后的依从性显著提升,7条审查指标在实施前、中、后的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机构内采用情况维度:实施期间,整群随机抽样的10个病区(100%)全程参与了策略实施;并采纳了指南中所有17条证据(100%);共设置多轮4个学时的理论培训和3个学时的操作培训以促进护士了解实施策略和行动方案,214名护士(100%)全部完成培训课程。(4)干预实施维度:本研究制定的6条实施策略完成率为83.3%;干预前后外周静脉导管(PIVC)输液耗材成本效应为2.1>0,提示干预后可以节约成本。 结论:对指南推荐意见基于REAIM框架的覆盖人群、干预的效果、机构内采用情况和干预实施4个维度的过程评估良好,但干预效果中的护士VAD选择行为依从性评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