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 2018, Vol. 13 ›› Issue (4): 264-268.
许姜姜,高洁,郭骏华,宋莉莉
XU Jiang-jiang, GAO Jie, GUO Jun-hua, SONG Li-li
摘要: 目的 了解儿童专科医院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部位构成及病原体变迁,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医院感染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原体检出情况及医院感染部位的主要致病菌分布变迁。结果 医院感染患儿共1 991例(2 022例次),男1 212例(60.9%),中位年龄2.0(0.6,5.0)岁(1 d至17岁)。前后3年[(2012~2014) vs (2015~2017)]比较,医院感染患儿的性别和发病季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①排在前4位的医院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28.8%)、胃肠道(25.7%)、上呼吸道(25.2%)和血流感染(10.4%)。后3年较前3年,医院下呼吸道和血流感染的构成比明显上升(P分别为0.016和0.012)。新生儿科以血流感染为主(49.1%),PICU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69.6%),儿内科的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58.7%),儿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泌尿道及手术部位感染构成比较新生儿、PICU和儿内科均高。②微生物送检率为81.8%(1 655/2 022),共检出病原阳性标本821份(49.3%)。检出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394%)和病毒(34.8%)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17.9%)和真菌(6.9%)。前后3年比较,革兰阴性菌检出构成比下降(45.2% vs 34.6%,P=0.002),革兰阳性菌检出构成比上升(13.8% vs 21.3%,P=0.005)。病原菌检出率首位为肺炎克雷伯菌(14.0%),主要引起下呼吸道(44.0%)和血流感染(44.0%);排在第2位的是鲍曼不动杆菌(13.4%),75.0%的菌株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结论 不同科室的医院感染部位构成不同。PICU和新生儿科需尤其关注医院获得性肺炎和血流感染。应减少或避免侵入性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尽可能减少耐药菌的产生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