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 2024, Vol. 19 ›› Issue (4): 281-286.DOI: 10.3969/j.issn.1673-5501.2024.04.004
黄筱彤1a,史利欢2,薛天琳1a,梁静1a,李伟京1a,刘炜2,张瑞东1b,崔蕾1a,李志刚1
HUANG Xiaotong1a, SHI Lihuan2, XUE Tianlin1a, LIANG Jing1a, LI Weijing1a, LIU Wei2, ZHANG Ruidong1b, CUI Lei1a, LI Zhigang1
摘要: 背景:难治及复发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预后不良,寻找更多新的、具有预后价值的分子标志以协助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ALL患儿中IDE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 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收治的ALL患儿作为测试队列,对患儿诊断时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IDE基因表达水平行ROC曲线分析,并设定IDE界值,比较IDE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预后差异;以河南省儿童医院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收治的ALL患儿为验证队列,验证设定的IDE界值分组标准与预后的相关性。同时对临床生物学特征和早期治疗反应等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主要结局指标:无事件生存(EFS)。 结果:①本研究共纳入初治ALL患儿77例,测试队列37例,验证队列40例。②诊断时IDE基因表达水平与ALL预后相关,发生不良事件的患儿诊断时IDE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不良事件的患儿(P<0.001)。③ROC结果显示,IDE基因表达水平可预测ALL患儿的预后,AUC为0.961(P<0.001)。根据ROC曲线设定0.72为界值,测试队列中IDE高表达组(IDE≥0.72,n=19)的预后明显差于IDE低表达组(IDE<0.72,n=18),3年EFS分别为55.7%和100%(P=0.002)。在验证队列中,IDE高表达组(n=26)和低表达组(n=14)的3年EFS分别为64.3%和96.2%(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危险度高危和IDE基因高表达是ALL患儿EFS独立预后因素,风险比分别为4.254(95%CI:1.080~17.554,P=0.039)和21.773(95%CI:2.632~180.125,P=0.004)。由这两个独立预后因素组成的复发风险指数的预测预后能力高于现行临床危险度分型(AUC分别为0.892和0.741,P=0.009)。 结论:IDE基因高表达与ALL患儿预后不良密切相关。